首页 > 历史人文 > 海南故事

苏东坡诗文代言海南风土人情

苏东坡诗文代言海南风土人情海南万里真吾乡

苏东坡诗文代言海南风土人情《别海南黎民图》(国画)。 刘运良 作

  文\特约撰稿 杨江波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四月十九日,苏东坡离开上一站惠州,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海南儋州。在去往海南的路上,苏东坡心境极其悲戚,乃至于在《答王敏仲书》中写道:“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

  毫无疑问,当时的海南在中原人士心中是边远蛮荒的代名词,被贬至此难免有“九死一生”之虞。然而,痛苦绝望并未击垮苏东坡,他以一颗敏锐而富有人文情怀的心,体察所处环境,融入本地人的生活,并创作了大量诗文。此后的时光里,人们通过东坡的文字重新认识了海南——一个物产奇特、民风淳朴的地方。

苏东坡诗文代言海南风土人情甜薯。资料图

  民风:热情淳朴 “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苏东坡初登海南岛时“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生活极其窘迫。朋友、邻居、学生、村民提供的帮助,可谓雪中送炭。

  到儋州后,一开始苏东坡在昌化军(今儋州)军使张中的帮助下,住进了驿舍。但不久就因遭人举报被迫搬出,无处可居了。当地村民听说此事,帮他在城南的一片桄榔林中建起了房屋,即桄榔庵。热心帮忙的,还有当地的学生。苏东坡在《与程秀才》中言:“近与小儿子结茅数椽居之,仅庇风雨,然劳费已不赀矣。赖十数学生助工作,躬泥水之役。”言语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苏东坡在儋州定居后,邻居们对其也颇为照顾。苏东坡在《纵笔三首·其三》中写道:“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写的是在祭灶神的那天,东边邻居会送他鸡等用过的祭品,苏东坡没有掩饰自己的渴望,而邻居对这个落魄的大才子也非常友善。

  在海南期间,苏东坡以真心交友,朋友们也以诚相待。苏东坡所作的《和陶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有两句诗:“城东两黎子,室迩人自远。呼我钓其池,人鱼两忘返。”其中提到的“两黎子”,指的是儋州的黎子云兄弟。在儋期间,苏东坡与黎家兄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经常邀请苏东坡一起游玩,苏东坡则特地向张中推介了黎子云的学问和为人。

  就连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对苏东坡也很友好。苏东坡的《和陶拟古九首·其九》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东坡偶遇一个素不相识的海南人,虽然语言不通,但大概能听懂对方说今年海风特别寒冷,要送东坡用来御寒的“古贝布”。相关文献也记载,儋州当地一些猎人在捕到猎物后,会赠送东坡一些肉。

苏东坡诗文代言海南风土人情烤生蚝。 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物产:丰富独特 《马眼糯说》《食蚝》《食槟榔》……

  刚到海南时,苏东坡曾写信告诉海峡彼岸的雷州太守张逢:“海南风气,与治下略相似。至于食物人烟,萧条之甚,去海康远矣。”谪居海南期间,苏东坡感受到了当地物质的匮乏,却也发现记录了许多他之前从未见过的物产及美食。

  他在诗文中多次关注海南的特色美食,如《食蚝》云:“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在这封书信中,苏东坡介绍了生蚝的两种烹饪方法,夸赞海南生蚝味道鲜美,还略带幽默地告诫儿子不要把海南有好吃的生蚝这件事泄露出去,以免北方的士人听说了,都要求贬谪来海南。

  在苏东坡所作《马眼糯说》中,黎子云告诉东坡:“海南秫稻,率三五岁一变。顷岁儋人最重铁脚糯,今岁乃变为马眼糯。”这里说到了古时儋州人种植的稻种。

  苏东坡又在《和陶劝农六首》的序中写道:“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所产粳稌不足于食,乃以薯芋杂米作粥糜取饱。”也就是说,当时海南人虽种麦稻,但并不十分重视,稻米不够吃,人们就以薯、芋等煮粥食用。

苏东坡诗文代言海南风土人情儋州市中和镇生产的芋头。 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如今,海南是全国人民的“果篮子”。在近一千年前,苏东坡就曾写诗赞美海南的佳果。如在《食槟榔》一诗中,他隆重介绍了海南的槟榔,称海南槟榔“吸津得微甘,著齿随亦苦”“面目太严冷,滋味绝媚妩”。

  上文提到的“古贝布”,也称“吉贝布”,和荔枝等水果一样也属于海南特产。

  苏东坡还在《五色雀(并序)》中说:“海南有五色雀,常以两绛者为长,进止必随焉,俗谓之凤凰,云久旱而见辄雨,潦则反是。”这里提到的五色雀,应是古时海南人眼中的瑞鸟。

  苏东坡的诗文还记载了益智、苍耳、松明、椰子、土狗等多种海南物产。想必到了后来,随着对海南的了解逐步深入,他应该不会再发出“食物人烟,萧条之甚”之类的感慨了吧。

苏东坡诗文代言海南风土人情益智。 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习俗:载歌载舞 “蛮唱与黎歌,余音犹杳杳”

  苏东坡是个有生活情趣也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的诗作生动记录了海南当时的一些习俗。

  在《书上元夜游》中,苏东坡描绘了当时海南人过上元节(即元宵节)的场景,“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农历正月十五晚,几位当地的书生邀东坡出门逛逛,他欣然答应。他们进入僧舍、穿过小巷,看到汉族黎族同胞混杂在一起,街上到处是卖肉的、卖酒的,十分热闹。

  苏东坡诗《纵笔三首·其三》云:“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即我国传统的祭灶节,也就是俗称的“小年”,海南人用酒肉祭灶神。

  当时海南人过上元节、祭灶节习俗与中原地区类似,但扫墓的习俗却与中原地区不同。苏东坡在《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予携一瓢酒寻诸生,皆出矣》中提到,海南人不过寒食节,不在清明节这天祭祀扫墓,而在俗称“三月三”的上巳节当天扫墓。

  在《和陶与殷晋安别》中苏东坡写道:“久安儋耳陋,日与雕题亲。”雕题,即在额头上刺绣花纹,也称“文面”,是海南黎族的一种习俗。

  儋州素有“诗乡歌海”之称。在离琼北归的路上,苏东坡写下《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回忆了在海南的见闻,其中的诗句“蛮唱与黎歌,余音犹杳杳”说明,在宋代海南百姓已有遇到重大节日载歌载舞的传统。

  宋人陈正敏《遁斋闲览》载:东坡自海南还,过润州,州牧,故人也,出郊迓之。因问海南风土人情如何?东坡云:风土极善,人情不恶。此书还记载,东坡离开儋州时,有数十人带着酒菜前往送别,有人一边流泪一边问:内翰此去,何时才能再见?

  与来时相比,苏东坡离琼时的心境已大不一样,他对海南岛与海南人有了恋恋不舍之情,所以在《别海南黎民表》中说:“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是苏东坡入琼前写下的诗句,如果他在离去时再回过头来读这句诗,恐怕会有更深刻的感受吧。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hngs/94adcfeaf319e15c5c9fa867ec151d5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