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历史沿革

琼派武术,高手在民间

林芷羽 历史沿革 2013-12-02 09:12:00 0

 

  琼派武术有其民间土壤。图为2010年海口市新海村庙会上的武术表演。 (资料图片)

首届海南省武术锦标赛上的双刀武艺。 冼贺 李绍远 摄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民间兵器三叉和藤牌。 蔡于仲 摄

 

  11月22日至24日,首届海南省武术锦标赛在儋州隆重举行,诸多武林高手登台亮相,期间琼派武术让人大开眼界。

  海南武术源远流长,却鲜为人知。在历史的长河中,海南武术兼容并蓄,吸取各地各派的长处,最终自成一派,而内地武术界一些高手进入海南岛,也在不断地丰富着琼派武术的文化内涵。

  琼派武术门派众多,所使兵器也林林总总。说到兵器,历来有“十八般兵器”的提法,而琼派武术善于就地取材,实际上并不止18种,譬如曾经出现在《三国演义》中的“藤甲”,如今还能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找到。

  群英聚会,各展绝技。在首届海南省武术锦标赛上,来自海南各地的36支代表队一展身手,蔚为壮观。

  在国家竞赛套路上,拳术含长拳、南拳、太极拳,短器械含刀术、剑术、南刀,长器械含枪术、棍术、南棍。

  在自选套路上,拳术含长拳,短器械含刀术、剑术、南刀、太极剑,长器械含枪术、棍术、南棍。

  在其他套路上,传统拳术含形意拳、八极拳、八卦掌、通臂拳、劈挂拳、翻子拳、地躺拳、螳螂拳、鹰爪拳、查拳、华拳、少林拳等,以及太极拳类、南拳类等;传统器械含长单器械、短单器械、双器械、软器械。

  在集体项目上,以拳术、器械、武术功夫剧为主要体现形式,另有集体武术健身操等。

  既从大陆传入

  又自成体系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虽然琼州海峡阻隔,但人文精神却随历史脉动。因而,不仅“文脉”能“破天荒”,“武脉”亦然。

  海南大学体育部教授李秀接受采访时,以海南拳为例分析了琼派武术的渊源:一是海南拳多由广东、广西、福建传入,受洪拳、蔡家拳、莫家拳、儒拳、五行拳等拳术的影响,形成了相对清晰的行拳风格。二是海南是历代失意官员被贬之地和充军犯人流放之地。其中不少人武功高强,到了海南后逐步融入当地文化,也使琼派武术有了更多源流的注入。

  相关文献资料显示,海南武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据《粤海武林春秋》(广东科技出版社)记载:“广东湛江地区有洪拳、儒拳、蔡拳、五行拳、十行拳和猴拳等。此外,海南行政区的洪拳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虎豹拳、蛇拳等,是从湛江地区和汕头地区传过去的。”这些成熟的拳术,与海南当地文化对接,加快了琼派武术的发展步伐。

  清朝道光《琼州府志》记载:历代海南有武进士1名、武举人87名,其中,明代的武举人分布在琼山、文昌、澄迈、万州、陵水、崖州、儋州、昌化、乐会、会同等地;清代的韩南辉是文昌人,在道光年间考中武进士。武进士、武举人在海南诞生,充分体现了当地武术土壤的肥沃。

  据《晚清民国时期的广东武术》(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介绍:“海南岛在晚清民国时期属广东省管辖,清光绪年间,在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大力主张和积极筹措下,清政府对海南岛进行了一次开发。”这次开发,对海南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意义深远,琼派武术也在开发中有更多机会与大陆各派武术交流合作。

  东方市编写的《东方文史》(第三辑)也提到:武师李世昌在东方县(今东方市)墩头村设馆十多年,每次开馆收徒时举行仪式,徒弟们先跪拜华光祖师牌位,然后再拜师傅;平时如有犯错,需拿槟榔向华光祖师和师傅跪拜认错。传说华光祖师是火神,也是戏曲、演艺界的祖师爷,不仅为一些海南习武者景仰,在东南亚华人、华裔习武者圈子里也很受尊崇。

  新中国建立后,海南继续与内地开展武术交流活动。曾参与海南行政区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的蔡崇禧教练回忆:1980年代,海南行政区的庞熙建、黄上兴分别以蛇吞鼠拳、鹤拳项目参加广东省武术观摩邀请赛,一举夺得金奖。

  另据海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蒙丽华回忆,1980年代,在广东省的运动会上,海南武术代表队曾夺得团体冠军。

  武术资源丰富

  高手在民间

  模仿龙、虎、豹、鹤、龟的运动,吸收到武术招式中,并配合间距较宽的马步,更显得稳健有力。这就是屯昌“大马五行桩”。

  清代咸丰年间,文昌人许乐华迁到屯昌,欲与一老拳师比试。那位老拳师并未出招击向许乐华,而是伸向身边的一棵两人合围粗的大榕树。顺着老拳师的拳头望去,大榕树树干已打出一个深窟窿。

  “要想胜过我,回家练过三年了再来吧。”这时老拳师发话了。

  “多谢承让和指教!”许乐华连忙拱手。他自知功力不敌,于是拜别老拳师,回家苦练功夫。在家练功期间,许乐华勤奋研习,根据龙、虎、豹、鹤、龟的运动,创制了“大马五行桩”的独门绝技。

  三年后,当许乐华自感功夫已“更上一层楼”时,再寻访老拳师,却已不知所踪,但由比武激发出的武功却代代传承下来。

  目前,“大马五行桩”的传人许氏家族成员,居住在屯昌县新兴镇沙田村委会坡陈村小组。今年77岁的许桓尚,是该门功夫的“掌门人”。他从6岁时就开始习武,如今仍然耳聪目明、腰板挺直。许桓尚告诉记者,该村无论男女老少,都有习武爱好,包括他的妹妹许爱花、许爱兰,也从小练就了一身功夫。

  “大马五行桩”是琼派武术流派的一道缩影。

  据省武协初步调查,目前海南武术流派众多,可谓高手在民间。在拳术上,有长拳、南拳、太极拳、形意拳、八极拳、八卦掌、通臂拳、劈挂拳、翻子拳、地躺拳、螳螂拳、鹰爪拳、查拳、华拳、少林拳等,以及太极拳类、南拳类等;在器械上,有刀术、剑术、枪术、棍术、南棍、南刀,以及长单器械、短单器械、双器械、软器械等。

  在历史上,琼派武术传人中,各派武术既相互区别,又交融互动。其间,涌现出不少有代表性的人物。

  民间奇人王文佐有“海南黄飞鸿”之称。生于1879年的王文佐是海口人,身形瘦小,乍看与常人无异,但却凭着过硬的少林功夫和侠义之风,多次除暴安良。他的点穴功只对付那些恶棍地痞。除了一身武功,王文佐还有治骨伤的绝活。不过,在行医中他践行一个原则:对家境贫困的患者,不但免费看病,而且搭送药品。

  远远不止

  十八般兵器

  喜欢《三国演义》的读者或许记得,诸葛亮“七擒六纵”孟获故事中,孟获率领的藤甲兵曾打败过蜀军,尤其是藤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

  如今,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也有骁勇善战的“藤甲兵”。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的习武者曾祥科说,他从小就开始练功,他的兵器与一般流派不同,使用的是藤牌和三叉。藤牌就是由山中老藤编制成的盾牌,同时还有用老藤编制的甲胄。这些藤制品经过独特的工艺流程,能防刀箭。三叉是打猎时用的兵器,也可用于捕鱼,一叉下去就能刺中水里的游鱼。对此,李秀指出:琼派武术的生活气息很浓,灵活实用。

  不仅仅有人使用藤制兵器,还不乏以板凳、扁担等作为攻防武器的习武者。除此之外,在首届海南省武术锦标赛上,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都闪亮登场。

  只要是武装格斗的器械,都可称为武器;而兵器范围则小得多,相对制式化、正规化。不过,兵器的变异和创新层出不穷。

  李秀介绍,在琼派武术兵器中,独具特色的还有燕子档、鱼牌档。前者是一对护肘木牌,状似燕子身型;后者外观呈鱼型,作用与燕子档相似。二者与欧美警察出警所用护肘短拐杖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口市达全武术馆武术教练张语堂感慨:中国的武术博大精深,谁也不知道民间到底有多少种兵器。

  各路高手

  丰富琼派武术

  生于1956年的刘怀良是山东梁山人,自幼受传统武术熏陶。1972年,刘怀良在全国绳标、枪术、三节棍等武术比赛中夺得冠军。1974年,他被选拔进入中国少年武术团,相继访问美国、墨西哥、日本、英国等国,多次进行武术交流表演。1980年代以来,他曾与李连杰等功夫巨星联袂表演,先后在电影《少林寺》、《少林小子》、《南北少林》、《黄河大侠》等电影中担纲不同角色。1988年海南建省之际,刘怀良迁居海南。2012年9月,他当选为海南省武术协会主席,致力于光大琼派武术。

  尽管王文佐、刘怀良经历不同,但分别是琼派武术的两个代表:本土者与外来者。他们既有不同,又有共性,都融入了兼收并蓄的海南文化,作为琼派武术文化的组成部分。事实上,正是来自天南地北的武林高手们与海南本土武师们,在激荡、交流、竞合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琼派武术及其文化。

  对于武术的解读,刘怀良颇有见地:武术既是体育又不是单纯的体育,而是一种文化,属于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能提升人的自信与自控力。这也是遵循孙中山倡导“尚武精神”,当年国民政府将武术定为国术课,并广开国术馆的深层动因。刘怀良提出,要在坚持武德前提下大力推广琼派武术。

  如何推广琼派武术使之传递正能量?海南省政协常委、省武术协会秘书长张克坚介绍,全省正在开展武术“六进”活动,即武术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他透露,省武术协会在全国率先对海军某部一个旅的将士进行为期一年的武术培训,并对特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散打培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海南习武者在5万人以上。

  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群众体育处处长刘平久说: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要素之一,大力发展武术运动,不仅是群众体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他建议,政府要对琼派武术予以人财物的支持,并吸引和促动武林各流派在海南落地生根和壮大。(文\记者 易宗平)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lsyg/b86ab4f63d54b924cfe76bab94c1e4dd.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