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历史沿革

树皮衣:开启有纺布制作的 “服装活化石”

林芷羽 历史沿革 2013-05-26 14:05:00 0

 

树皮衣 邓金培 摄

拍打树皮衣(资料图片)

扒树皮 (资料图片)

制作树皮衣(资料图片)

  服装的功能不外乎遮羞、保暖、表达美。但在自然条件恶劣,科技不发达的几千年前,人类如何利用自然材料来包裹他们身体?他们有着怎样的审美?那时,是否也会有服装设计天才和技巧高超的裁缝……这些关于源头的回溯与猜想似已远远超越了服装本身。在猜想中,有一个与海南有关的故事,它叫树皮衣。

  顾名思义,树皮衣是用树皮做成的衣服,让人好奇的是,树皮的坚硬如何转化为衣物的柔软呢?先民又是如何想到的?资料记载,海南黎族树皮衣由黎族先民用楮树等树皮经过繁琐的工序手工制成,用于遮羞、保暖,主要分布在中南部黎族集聚区,包括三亚、五指山、东方等市及琼中、保亭、陵水、乐东、昌江、白沙等县。

  从树皮开始的黎人制衣智慧

  树皮衣的历史非常悠久,相关文字记录,至少在3000年以前海南岛便出现了树皮衣。其应用大致包含了两个方向,一种是比较纯粹的树皮衣,即将树皮从树上剥下来,经敲打、浸泡、晒干等工序,简单缝制成可遮羞的树皮布;还有一种是取树皮里层,经过一整套制作树皮布的工序后,取其纤维纺成线,织衣服或被子。

  后一种技艺很容易让人想到织锦技术,二者整体步骤的相似似乎说明了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海南树皮衣的传承地之一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当地人有一种说法,树皮布开启了吉贝的制作智慧,它使黎族的棉纺织技术一直领先于中原汉族。

  在棉纺织技术渐渐主导服饰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树皮原料丰富易采集,制作过程简单便利经济实惠,成品耐用,树皮布技术在相当长时间内并未退隐,依然完好保存于黎族地区。一位民俗文化学者告诉记者,直到明代,海南沿海地区才停止使用树皮布,到了清代,中部山区渐渐停止制造,今天,只有一些偏远黎村仅存少数老人会制作树皮布。

  变危险为防护的生存艺术

  三亚市民宗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为止,三亚没有发现树皮衣的传承人。记者多方搜寻资料,了解到树皮布的制作过程。在一部央视拍摄的前往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道顺村寻访树皮布的纪录片里,这门古老手工服饰技艺有了完整展现。不难想象,在跟随镜头寻找古老手工技艺的返祖之旅时,人们对于树皮布诞生过程的惊奇和感叹。

  制作树皮布常用的树木是见血封喉树,又称鬼树,汁液剧毒,常被古代人涂在箭头上用于猎杀。为何要用这种有一定危险系数的树来制作衣服?原来,黎族先民大多生活在偏远封闭的山区,毒虫蛇兽随处可见,见血封喉树做出来的衣服可具备一定的防虫作用,加上由树皮制成的衣服经久耐洗,柔软白净。这样,世界上最危险的树木就转化为最好的保卫身体的衣服。这种智慧相当于今天的人们用防弹衣或面具保护自己,只是他们在几千年前便开始运用这种最朴素的生存哲学来保护自己了。

  树皮布是如何诞生的?

  几千年前,黎族先民从山上把见血封喉树或构树的树皮采剥回来,拍打去掉外皮,留下纤维层,用水浸泡,晒干后制作成织布原料,用这种树皮纤维作原料缝制成衣服、被子、帽子等原始服饰。如今,见血封喉树已作为濒危树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这场重现树皮布制作的过程中,树皮布传承人找到了具有速生能力、长纤维和韧性极强特性的构树来代替见血封喉树作原料。

  让我们来一起见证下树皮衣是如何诞生的吧。第一步是扒树皮,根据制作衣服需要的长度切割树皮。早期的黎族先民常使用石拍来拍打树干,通过拍打拉松树皮与树干的结构。如此反复,直至剥下整张树皮,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一步是掌握拍打轻重,为了避免树皮烂掉,只能细心、缓慢地让它整个脱落。当树皮松动后,用刀自上而下,拉出一道口子,取走树皮即可。古时候剥树皮通常在雨季进行,因为雨水让其有机会长出新芽,即使主干枯死,幼苗仍可以在五六年之后长成新树。

  将树皮压平,削掉疤节,进行二次拍打,使表皮与树皮纤维结构松动,这是拿到原材料之后要进行的步骤——修整。敲打过的树皮需要放在水中浸泡发酵,沤去杂质,使树胶溶于水中,只留下脱过胶的树皮纤维。这些步骤完成以后,还需要将其晒干,控去水分,进行第三次捶打,而且若树皮不平整,还需要去厚补薄,继续将其拍打成片状。这样,一块洁白的树皮布就做好了。接下来就是根据所需要的样式进行缝制的过程。从树皮到衣服的转换到此完成。

  目前,这门见证无纺布到有纺布的技艺已名存实亡。

  传统技艺呼唤传承

  骨针、树皮、棉线、织机、布匹、丝绸……中国古代服装的演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这其中,参与时光流转的,不仅是口口相传的技艺,更弥足珍贵的是古人每一次的智慧迸发。一件件不同年代的服饰文物支离破碎地拼接起人们对古人服饰的想象。

  在人类服装的历史上,从制作无纺织品,到掌握纺织棉麻技术,经历了漫长过程。但在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南的树皮布及制作工具石拍渐渐消失,少数进入博物馆。许多人并不知道海南黎族人民这一具世界性影响的重大发明。即使在黎族地区,年轻一代也已不知树皮布为何物。今天,树皮布毕竟离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远,会制作树皮布的传人寥寥无几,这门技艺也因为种种因素名存实亡,它的时代显然已经过去。

  2005年,海南省政府公布“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其中“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成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之一。2006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亚没有制作树皮衣需要的材料,也缺乏那种技艺,树皮衣的重点保护区域在今天的保亭、白沙一带。”据三亚民宗委工作人员介绍,树皮衣作为一种独特的服饰文化,是海南黎族人的智慧首创,它在人类学及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在于,它证明了人类衣物从无纺布到有纺布的发展过程。

  三亚民俗博物馆收藏了一件保存尚好的树皮衣和一张树皮被,该馆工作人员介绍说,它们都是近些年从民间收购的,历史不长。由于树皮布为有机物,不易保存,用树皮做成的东西很容易烂掉,对树皮被和树皮衣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其重要。

  有人会问,如此回溯往昔是为什么?毕竟,只有在缺衣少食,与大自然抗争的古老年代,人们才会迫于生存,跨越艰辛,用最原始的材料制成衣服。如今时代变迁,科技发达,人类可以轻易用高超的技艺制作出许多漂亮的服装,时代在往前走,追溯这些老古董看起来似乎是在倒退,意义何在?这其中有个关键词,叫传承。

  几千年前,先民使用最简陋的工具,把自然的馈赠化作遮体保暖的衣服,蕴含其中的是人们努力适应生存环境以及创作的智慧。今天,人们试着使用原始工具去还原祖先生活,还原制作技艺,了解古代纺织工艺技术,在这个过程里发掘文化印记,这才是真正价值。衣服本身的粗陋简单反而不是重点,如果没人去拾起这些智慧闪光点,没人愿意了解历史,下一代人对过去、当下以及未来都将没有足够的认知,这也无法唤起人们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和珍惜。

  沧海桑田,岁月流转,几千年前祖先具体的生活场景很难猜想,但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一定在努力适应自然,他们发挥独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步步迈向更伟大的文明。

  相关链接

  云南哈尼族树皮衣与非洲巴干达树皮衣

  在我国民族地区会制作树皮布的民族不仅限于黎族、海南岛的苗族,云南的傣族、哈尼族、基诺族、克木人、布郎等族也曾经制作和使用树皮布。上世纪曾有学者断言,东南亚蒙古人种诸民族中,树皮布就是他们最古老的服饰材料,后来才逐渐被纺织布料所替代。香港学者邓聪博士对树皮布技术在世界的传播途径作了大胆的猜测:树皮布技术自南中国向南进发,席卷东南亚岛屿后,从海路跨过太平洋岛屿进入中美洲。

  除了生活在海岛的黎族人们外,生活在云南南部的哈尼族人穿树皮衣也有约1000年历史,那时候他们白天穿树皮衣遮身,夜间盖树皮被御寒,劳动中还用树皮包盛物品。树皮衣服质地柔软,轻盈透气,一件可穿三到五年,同时还有保健功效,对预防和治疗风湿病有很好的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到19世纪初,用树皮制作衣服的技术已经逐渐消失,几乎已经没有人会做树皮衣了。

  为拯救这一濒临绝迹的服饰文化,当地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走村串寨寻找树皮服装原料及加工方法,于1995年恢复制成了第一件树皮衣,此后陆续制成树皮帽、鞋、裙、裤、包等11个品种共100余件树皮制品。这里的树皮也取材于当地的剑毒木,即见血封喉树。

  除了亚洲版块,世界版图上另一个国度的人们也曾利用树皮制作服饰。对于非洲乌干达南部巴干达王国的巴干达人来说,树皮衣制造也是他们的一项古老工艺。在600多年的时间里,在世袭的首领卡波各兹的领导下,恩冈部落的手艺人为巴干达皇室和其它社会成员制造树皮衣。

  手工艺人在湿润的季节里采集木图巴树的内层树皮,然后使用不同类型的木锤敲打,经过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使其纹理柔软舒适并使它呈现出均匀的陶土的颜色。手工艺人在一个开放式的工棚工作,以防止树皮干燥得太快。

  其中,男女款式的树皮衣都象宽袍,女式树皮衣的腰间有装饰带。普通树皮衣的颜色是陶土色,国王和酋长的树皮衣被染成白色或黑色,并以不同的方式穿着以显示其地位。这种衣服主要在加冕礼和治疗仪式、葬礼和文化集会上穿着,同时也可做门帘、蚊帐、被褥和储藏袋。

  巴干达王国几乎每个村庄制造这一树皮产品的手工作坊都很兴隆。随着19世纪阿拉伯商队引入棉花贸易,树皮衣的生产开始变缓并几近消失,树皮衣似乎只剩下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的功能。尽管这样,在巴干达,树皮衣作为特有的政治和文化传统的象征,仍被高度认可。近些年来,树皮衣的制造在巴干达王国得到特别的鼓励和促进。(记者 邓金培)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lsyg/cb123ec690e02ef93510698a2473ebdd.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