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美食特产

拾起童年记忆的周岁粿

林诗成 美食特产 2011-11-14 00:11:00 0

  周岁粿茶壶面塑


  潘在卿在制作周岁粿

  海南民间绝艺

  在海南北部市县一些农村有一种习俗,当孩子满岁(1周岁)时,外婆往往要送来周岁粿以祝贺。而所送的粿中往往要包含鲤鱼、鸡、龙等7种动植物模型,这就是周岁粿。早在明清时期,定安地区就兴起周岁粿的制作,定安黄竹等地曾出现过多位周岁粿制作者。

  在海南农村,当小孩周岁时,外婆往往要送来头尾礼(从头到脚的金饰、衣饰)和周岁粿以祝贺。因而每到孩子周岁时,娘家都会自己制作周岁粿,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今能够自己制作周岁粿的农民也不多,大多是出资聘请专门制作周岁粿的农户制作。

  周岁粿在海南农村代表着吉祥如意。其包含龙、凤凰、鸡、鲤鱼、桃子、花篮以及茶壶或者出生当年生肖等七种不同的面塑,每种不同的面塑都代表不同的含义,孩子周岁时送来龙,寓意望子成龙。凤凰代表吉祥和喜庆,寓意着吉祥和太平。鸡的谐音为“吉”,寓意大吉大利,象征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平平安安。桃子,传说是王母娘娘的仙桃,食之能长命百岁,代表长寿,生活甜甜蜜蜜。鱼与同音,隐喻富裕、有余,常用来比喻富余、吉庆和幸运。花篮中有梅花、兰花、荷莲、桂花,莲荷与梅花一起寓意和和美美;兰花与桂花一起寓意兰桂齐芳,即子孙优秀的意思。茶壶代表孩子长得更加强壮。

  孩子周岁送周岁粿

  10月27日上午,在定安县黄竹镇昌盛路一栋居民楼里,66岁的周岁粿制作传承人陈世强正在制作周岁粿,客厅茶几上七堆黄、红、绿、黑等不同颜色的面团,经陈世强用手一捏,不同的造型即可形成,大约忙了10分钟,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便呈现在眼前。

  在上世纪80年代看到别人制作周岁粿后,陈世强老人也学会了制作了周岁粿。说起周岁粿的制作流程,陈世强倒背如流:首先选精面粉,在搅拌的过程中加入不同颜色的食品色素染料,调拌出七种不同颜色的面团,在制作的过程中根据面塑样品的颜色来糅合,比如老虎的身体颜色为黄黑白相间,就必须将三种颜色的面团糅匀,某些动物的身体需分段捏制,最后用断成小节的在牙签固定连接。制作完成后,还要将做好的成品放进锅里蒸大约10分钟,蒸过后面变得坚硬,不会软塌塌的,可以保存一些时日。

  20多年来,陈世强除了传承传统制作方法外,还参照他人的样品,在设计中融入自己的想法,通过传统与想象,经过多次的雕样设计,制作出目前流行的七种样品周岁粿。

  到中午12时,一套包含龙、凤、鸡、鲤鱼、桃子、花篮以及老虎(去年是虎年)等样品的周岁粿即将完工。本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家住南海农场的黄姓妇女走进陈世强家,并支付给陈世强30元钱订金定制一套周岁粿。黄阿姨告诉记者,后天是外孙周岁生日,她是专门前来定制周岁粿的,以便孩子满岁时用得上。

  接了订单后,陈世强告诉黄阿姨,他会按时完成并请她明天下午来取货。

  “孩子周岁外家必送周岁粿,意图吉利。”黄阿姨对记者说。

  据陈世强介绍,孩子周岁时,周岁粿在定安许多地方以及文昌蓬莱等地是必备品,外家送周岁粿不仅使女儿有面子,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祝外孙平平安安、吉吉利利。

  制作者要有美术功底

  在定安县黄竹镇,最早制作周岁粿的并不是陈世强。在黄竹镇昌盛路50号,就有一户周岁粿世家,整个家族制作周岁粿已有百年历史。

  在陈世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周岁粿世家———潘在卿的家,此时潘在卿正与爱人韩少容在做午饭。因有订单,现年70岁的潘在卿和接近70岁的韩少容等吃完午饭后,又接着制作周岁粿。

  潘在卿所制作的周岁粿模型与陈世强差不多,但细看之下发现其工艺更为精致,几乎算得上精雕细琢。其实两人所制作的周岁粿内容大致一样,唯独不同的是,潘在卿所制作的一套周岁粿里包含了茶壶,而没有孩子生肖这一项。

  “生肖制作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只能延续家族的做法。”潘在卿说。

  潘在卿最熟悉周岁粿的历史。他介绍,早在明末至民国时期黄竹地区就出现过多位周岁粿制作者,当年他家就是其中一户。后来传到父亲潘家齐这一辈时,善于制作的潘家齐经过对原有的周岁粿改进之后,所制作出来的周岁粿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深受消费者青睐。也正因如此,父亲所制作的周岁粿就成为黄竹地区的一个代表。

  “制作周岁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会和面和配色外,还要有美术功底,否则制作出来的周岁粿不好看,也没有市场。”潘在卿说,经过百来年发展,因许多周岁粿制作者没有美术功底,所掌握的技术有限,不少制作者都放弃了,如今在黄竹镇墟只剩下潘在卿和陈世强两家人会制作。

  从小潘在卿就喜欢画画,他清楚地记得过去父亲制作周岁粿时,常会拿出笔来描绘之后再动手。有时制作出来的凤凰、鱼、花篮等周岁粿不好看时,有美术功底的父亲就会将面团再进行修饰,使其更加好看。

  “如果没有美术功底,所制作出来的周岁粿非常粗糙,不好看,也就没有市场了。”潘在卿说。

  对此,陈世强也深有同感:“美术功底是必不可少的。”

  受家庭影响,潘在卿从小就看父亲制作周岁粿,父亲的技术他基本上已掌握了。2000年,父亲潘家齐去世后,潘在卿继承了父亲的手艺,也陆续接一些订单与老伴一块制作。

  但过于追求完美、追求工艺的潘在卿,每制作一套周岁粿用时过长,许多用户都比较愿意去找陈世强一家制作,有时潘在卿忙不过来,也会将生意介绍给陈世强家。

  担心周岁粿工艺流失

  潘在卿家是周岁粿制作世家,每次制作周岁粿,爱人韩少容都会在凌晨5点多开始准备和面,每制作一套周岁粿潘在卿至少需要10个小时,不仅费时费力,更让潘在卿难以接受的是,辛苦制作出来的周岁粿,只能卖出60元钱一套,多了老百姓不接受。

  虽钱工钱不高,但为了延续工艺,潘在卿偶尔也会接一些订单来做。随着年岁增长,体力有限,他不能制作更多的周岁粿。虽受家庭影响,潘在卿的子女都会制作周岁粿,但目前他们在海口和三亚都有了固定的工作,待遇也不错。加上制作周岁粿费时费力,工价也不高,儿女们都不愿意将祖传工艺延续下去,不想回家乡制作周岁粿。

  “最担心的是工艺的流失,周岁粿世家不再是世家了。”潘在卿告诉记者,只要身体还行,他就会将这项工艺给延续下去。

  陈世强是周岁粿制作的后起之秀,不仅掌握了所有的制作工艺,更重要的是他还根据用户的需要对原先的周岁粿进行改进,除了保留含龙、凤凰、鸡、鲤鱼、桃子、花篮外,还将生肖加进去,丰富了周岁粿的内容,如今,陈世强一个月能接到20多套订单,仅靠这一项,他一个月就有1000多元收入。

  为了能将周岁粿工艺延续下去,陈世强特意将技术传授给手工灵活的媳妇陈海珠,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制作,陈海珠的制作水平已相当不错,勉强能完成基础工艺的制作,但对于比较复杂的凤凰、鱼等周岁粿的制作工艺还欠火候。

  对于将来,陈世强很担心周岁粿工艺会流失,他非常希望儿子和媳妇尽快掌握相关技术,也欢迎更多有兴趣的人士加入到周岁粿的制作行当中来。


责任编辑:徐莹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mstc/208bde69b748de4d5b50fef0ba99380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