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历史沿革

古法渔猎:追寻逝去的记忆

潘雪茹 历史沿革 2016-04-11 10:04:00 0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Arial;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Arial;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Arial;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Arial;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Arial;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Arial;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Arial;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Arial;font-size:12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Arial;font-size:12pt;}</style>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捕猎场景


布置捕猎陷阱


围猎开始


游人观看围猎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黎族苗族群众传统的渔猎习俗在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近日,保亭毛感乡举办的“渔猎节”活动,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民俗专家、人类学者、摄影家和户外体育爱好者,他们与游客们一起亲眼目睹黎族苗族人们昔日的渔猎场景, 从古朴的“渔猎节”中寻找逝去的民族记忆,感受农耕时代那一份纯朴的情怀。

  春到大山,阳光明媚。十几个身着狩猎服装、手持木棒的青壮年男子,走进围起来的狩猎场。只见几头村民饲养的山猪在围猎者们的追逐下,四处逃窜,没过多久,一头山猪掉进了事先布置好的陷阱,围猎者们跑过去控制住山猪,然后就地取来藤萝,紧紧地绑住它的脚,两名围猎者用一根粗木棍将“战利品”抬出来。紧接着,另外几只山猪接二连三“落网”,围猎场外的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是海南日报记者近日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毛位村“渔猎节”上看到的狩猎场景。

  古法围猎,游客开眼界

  在食物短缺的时代,渔猎活动是我们祖先获取食物的重要途径之一。海南黎族、苗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崇山峻岭、深山密林之中,生活环境恶劣,生产力十分落后,其生活来源除“刀耕火种”外,也要进行渔猎和采集。为了获取食物和防御野兽的侵袭,他们常随身佩带自制的弓箭用于猎食和防卫。据海南《地理志》记载,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黎族已使用弓箭。

  《中国黎族》一书中提到,黎族群众狩猎的工具主要有粉枪、尖刀、长矛、弓箭和捕捉器等。在长期的狩猎活动中,黎族群众通过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海南自然和地理特点的狩猎方式。从设陷阱或机关捕猎,到用弓箭,再到使用粉枪捕猎,海南黎族、苗族群众捕猎手段越来越先进。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再加上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黎族苗族群众传统的渔猎习俗在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

  五指山市毛道乡毛枝小村的黄文荣今年87岁,提起狩猎,他特别兴奋,只见他起身走进房间,从一个角落里找出了一把弓,配上箭头,在记者面前比划着。把弓拉起,一瞬间,箭头射出好几十米。

  据黄文荣介绍,这弓臂用具有弹性的木材制作而成,弓弦用的是白藤,箭头是铁制的,且带有倒钩,不过,好久不用了。“以前我们狩猎的弓比这把弓要大很多,箭头也要粗一些,箭头射进猎物身上就很难拔出来。”黄文荣说,村里人一般选择农闲的时候集体出去打猎,获取的猎物大家平分。

  远古文化放异彩,游客们亲眼目睹黎族苗族人们昔日的渔猎场景,回望人类生活曾经有过的图景。

  来自三亚的罗伟福是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他与十几位好友结伴来到毛感乡,参加渔猎节活动。“我在城市出生长大,对山区群众传统的渔猎方式非常感兴趣,这次能现场观看,机会非常难得,算是开了眼界。”罗伟福说,他已经是第四次来毛感乡,非常喜欢这里的环境,这次他准备在毛感乡千龙苗村露营,并参加篝火晚会。

  据悉,这次渔猎节活动,全省各地有约5000多人来到毛感乡,感受一次鲜活的民俗活动。

  当天中午,游客们吃完长桌宴后,狩猎活动正式开始。村里黎族长老先举行了简短的祭祀仪式,祈求狩猎顺利,多获得一些猎物。

  “今天开展的是古法狩猎活动,不用弓箭,更不用粉枪,而是使用机关、陷阱,围猎者将猎物赶出来,当猎物碰到机关,就会被套住。”毛感乡南昌村村民蒋德忠告诉记者,他今年65岁了,以前就是用这些方法捕杀猎物的。现在为了保护生态,封山了,护林员不让人上山捕猎了。

  记者看到,几位村民在狩猎场内挖出一个深坑,然后用树枝、树叶以及茅草等将深坑盖住,当围猎者们将猎物赶出来,经过深坑位置时,很快就掉进去了。另外一处机关这样设置:猎人将一棵小树砍去树尖,然后弄弯,形成一张弓,树的一头系着一根绳子,绳子与地面接触,直接与机关连接。当猎物踩到机关时,它的脚就会被绳子套住,然后树突然弹起,将猎物挂起来。

  狩猎也是一种具有风险性的活,山猪被追得无处可逃时,它也会发疯似的扑向围猎者,这次狩猎就遇到类似情况,幸好围猎者反应快,动作迅速,才得以躲开。

  海南省民族研究所信息资料研究室主任容炜俊介绍,黎族先民获取猎物后根据人头分配猎物,“见者有份”,除了参加围猎的勇士,刚巧路过的行人也可以分到部分猎物,这体现黎族先民的一种纯朴、厚道的胸怀。农闲时,黎族部落勇士会邀请苗族同胞一起围猎,这是团队精神,更是友谊。

  用箭射鱼,保护生态

  围猎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来到河边,观看黎族苗族群众捕鱼。

  “本乡河流禁止电鱼、毒鱼、炸鱼,一经发现,交由毛感派出所处理。”这是毛感乡在辖区河边竖立的警示牌。

  《中国黎族》一书中记载,黎族群众在河溪中捕鱼的工具主要有渔网、鱼篓、鱼钩等,也有以矛刺鱼的。历史上,黎族地区还流行以箭射鱼的捕鱼方法。清代张庆长在《黎岐纪闻》记载:“黎岐无不能射者,射必中,中可立死。每于溪边伺鱼之出入,射而取之,以为食”。 就是到民国时期,黎族地区多数地方仍没有养鱼的习惯,多吃河溪鱼。

  那毛感乡群众平时是如何捕鱼呢?除了徒手摸鱼、钓鱼、张网捕鱼,记者发现,毛感乡部分村民还保留着用箭射鱼的传统。

  地处我省中部山区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海南的生态核心区,毛感乡又是保亭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流淌,在一处较深的水潭里,几棵大树倒在水中,被河水浸泡变成了黑色,成群的鱼在枯树中穿梭觅食,沙洲上几只鹅在梳理羽毛,好一派田园牧歌的景象。

  “我们村这条河流直接与水库相连,过去村民随心所欲,电鱼、毒鱼,河里面只有发大水才有鱼。鱼虾是河流生态链中重要环节,为了保护河流生态,打造洁净的水源地,从2012年起,在一些河段,我们村里平时不让村民捕鱼,这才有今天鱼虾成群的景象。每当遇到村里有红白喜事,或者重大节日,我们才让村民一起下河捕鱼。”南好村委会主任石长专告诉记者,每次捕回来的鱼,按户头进行分配,每年村民还会适当投放一些鱼苗。

  据了解,毛感乡村民平时一般晚上到没有禁渔的河段下河捕鱼,抓回来的鱼村民共同分享,不拿到市场上去卖,捕鱼多的时候就制作成鱼茶。

  “看到鱼我就兴奋,不捕上来不会罢休。”毛感乡毛位村村民高志贤是一位射鱼高手,他自己制作射鱼工具,偶尔抽空下河射鱼,大到十几斤的大头鱼、草鱼,小到手指头大小的虾蟹,他都能射中。

  高志贤的射鱼工具比较简单,几块木头组合,上面钉几根钉子,把一根箭头绑在皮筋上,扣动扳机,箭头就射出去了。一把射鱼箭,一个潜水镜,这就是全部捕鱼工具。

  “里面有不少鱼,我看到几条大鱼,每条应该有好几斤。”高志贤潜进南好村附近的一条河流的水潭中,“侦察”河里面鱼虾情况。

  高志贤在水中就像一条泥鳅,行动自如,在水中追着鱼跑,一会儿,他就射到一条两三斤的草鱼。高志贤说,现在是枯水期,河里水量小,鱼不是太多,下过一场大雨后,河里鱼就很多了,稍微过几天,河水变清澈了,就可以射鱼了,他晚上只要两三小时就能射100多斤鱼。

  古老的渔猎活动虽然离我们越来越远,但经过这样的渔猎活动展示,游客们非常感兴趣。“这次渔猎节活动由毛位村委会群众自发组织,毛感乡政府给予相应支持。乡政府也希望通过类似的群体性活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副产品销售,从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毛感乡政府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会不断完善活动内容,争取把毛感渔猎节办成一个品牌活动,让古老的渔猎活动焕发出新的活力。(文\图 海南日报记者 易建阳 特约记者 黄青文)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lsyg/5cf873e90d80759564528dd1e5b2a51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