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历史沿革

入琼官员多善教

林芷羽 历史沿革 2013-09-09 10:09:00 0

古代到海南的官员,不管是上任者还是贬谪者,大都热衷于发展教育

入琼官员多善教

 

王义方像 陈耿 摄

琼台书院创始人、进士焦映汉雕像。 李幸璜 摄

    

有着300年历史的琼台书院。 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教师节回顾

  海南先师

  唐代到清代的外来官员,不少都是贤能的教育者,尽管他们具体的教学方法,已经无从考究,但他们所行的,从所收到的效果和百姓的反映来看,都极大地推动了海南的教育,是值得称道的。

  明洪武二十八年,即1395年,原籍浙江余姚的琼山县教谕赵谦病卒在“考古台”上,其门下弟子都舍不得他的灵柩回归内地,争相留葬海南,他们哀泣不已,仿佛丧父一般,师生情深如此,世所少见。赵谦葬在琼山县学东北角的高土村,此后琼籍学子每年春秋两季,都为其祭扫。正德年间,唐胄还主持修复赵谦墓,并亲自撰写碑文;海瑞罢官回乡期间,也曾重修赵谦墓;就是到了清代,官方又多次重修其墓,光绪十年(1893年),琼州学使徐琪甚至捐出俸银,将原先的土墓改筑为石墓。

  一名职位不高的学官,能够得到当地官方和民间世代敬仰,这在海南乃至全国都是极其罕见的。原因何在?

  赵谦曾任国子监典簿,当时朝中的大学者宋濂和解缙等人,非常欣赏其才学,1392年,赵谦谪任琼山教谕,他以振兴文运为己任,当时岛内外的读书人都投奔到他门下,致使琼州文风为之大变。时任琼州知府和琼山知县对赵谦十分敬重,专门在县学右侧为他修筑了一座“考古台”,供他讲学、读书、写作之用,后世因此尊称他为“赵考古先生”。

  赵谦立志造就琼州士子的理想,还影响到远程来琼师从他的人,他们不愿进京当官,而是甘愿留在海南,收徒讲学,启迪众生,宣扬教化,对有明一代琼州文教的兴盛,贡献多多。可以这么说,后来的进士薛远、丘濬等人,都从赵谦那里间接受益。

  像赵谦这样的外来官员,从唐代到清代不在少数,尽管他们具体的教学方法,已经无从查考,但他们所行的,从所收到的效果和百姓的反映来看,都是值得称道的。

  贬官开教育之先

  在海南教育史上,有史料确切记载的人物,当属唐代贞观年间的吉安(今昌江黎族自治县)县丞王义方(615—669)。

  王义方是泗州涟水(今江苏涟水县)人,自幼丧父,侍奉母亲非常恭谨,他饱读诗书,通晓四书五经,成为饱学之士。王义方一生官位不高,最高只任御史台侍御史,属六七品的监察官,但他却名登国史,在新、旧《唐书》里均有他的传记,北宋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中也有王义方的记载。

  贞观二十年(646年),刑部尚书张亮被诬告谋反,杖打致死,王义方因与张亮交情甚笃,受株连被贬到今昌江县。

  可以想见,乍到昌江的王义方,看到南蛮之地田野荒芜,道路梗塞,心里的感慨一定很多。

  据《新唐书》记载:“吉安介蛮夷,梗悍不驯,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为开陈经书,行祭奠礼,清歌吹龠,登降跽立,人人悦顺。”在昌江安顿下来后,王义方便召集地方首领共商文教事宜,还挑选了一些他认为较有潜质的学生门徒,亲自为他们讲授经书,举行祭祀先圣先师的礼仪,传授清歌短笛合奏的技艺,告诉他们老少尊卑有序,那些少数民族首领看了都十分高兴。

  尽管《新唐书》对王义方在昌江的

  记述寥寥数语,但他对本地乡民的教育方法还是有迹可循。首先,他先做当地“头人”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文教的重要性;其次,教育对象要有一定资质,并不是“撒胡椒面”,毕竟师资力量很有限———只有他一人。

  再看王义方所传授的知识,内容涉及了《诗》《书》《礼》《乐》四个方面,没有《易》和《春秋》,估计前四者是当务之急,后两者并不容易普及。

  及至宋代,先后谪居儋州和崖州的苏轼和胡铨,也推动了海南岛西部的教育事业,不但使姜唐佐、符确等一批优秀学子从中受益,很多黎族子弟更是受惠颇多。

  官员客串讲学

  除了府学教授、县学教谕之类的学官,古时海南一些任上的州官或县官,他们也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师,但在闲暇之时到学校讲学,仕而优则教,却也对地方教育贡献不小。

  据王俞春《海南教育史志》介绍,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朝廷为了振兴海南的文化教育,特命国子监教授、福建建阳人宋守之渡海出任琼州知府,由他一手操持创建琼州学宫,宋仁宗赵祯还从皇宫中抽出部分藏书,赐赠给琼州学(后改为“琼州府学”,也称“郡学”)。

  宋守之不但创办了海南的最高学府———琼州学,还经常利用公干之余的闲暇时间,到郡学里视察,并亲自为学生授课,教读四书五经。宋守之后来还在琼州学宫里建了“尊儒阁”,以示对师长的尊敬和对教育的重视;甚至专门配置学田,出租收利,以资助学宫的教育经费。

  相信当年宋守之到府学里视察的同时,客串讲学,绝不是官员“作秀”的行为,而是凭着真才实学才敢上台,何况他来海南之前原本就是国子监里的教师。

  王俞春说,宋守之兴办府学的影响很广泛,当时许多琼州学子都纷纷从学于他,逐渐形成好学之风,明代万历《琼州府志》就记载了曾经师从宋守之的琼山人陈孚,后来成为海南的第一位进士。

  明代万历八年(1580年)就任的琼州知府周思久,也常常召集儒生,亲自讲授,而且还设置射圃谈艺,空闲时便到射圃里指导儒生练习射艺。

  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上临高知县的蒋震举,不但廉明仁爱,也乐于兴学培育人才,每次考课儒生,童生的诗文,他都悉心批改,并请他们进入县衙,口传心授,孜孜不倦。

  建书院兴文教

  明清两代,海南的书院教育蓬勃发展,不少书院正是由官方人士创立的。

  在海南能够统计到的24所明代书院中,至少有一半是由在琼任职的州官或县官创建的。如今天的万宁,文教历史也较悠久,宋代就设有万州州学,原址在州治的左侧。万历年间(1573—1620),知州茅一桂便将州学迁到州治的右后方,而在州学明伦堂的旧址上,新建万州书院,让更多万州子弟得以进入学校读书。

  清代海南的书院数量更多,除了续办先前的之外,新建的达到38所,声名远播的,当属琼台书院。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陕西人焦映汉分巡雷琼道,到海南不久,他就着手纂修《琼州府志》,次年成书。但焦映汉对海南贡献最大,至今仍为后人记念的,恐怕还不是他修了那部府志,而是他捐出俸银600余两创建了琼台书院。

  据乾隆《琼州府志》记载,琼台书院由焦映汉创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集中生童到里面学习修业,并购买田地作为书院开支、资助贫者和无力赶考者的经费支撑。

  焦映汉为什么要捐建琼台书院?在他撰写的《琼台书院碑记》,可以找到答案。

  “苏子瞻(苏轼)称衣冠礼乐斑斑,盖自宋而已然,至于明而极盛,北方之学莫能或先,若丘琼山(丘濬)、海忠介(海瑞)之文章、气节,尤其较著,迨其后而少衰矣。”海南的文教在宋代就有起色,岛民知书达理,行为举止文明,为苏东坡所称道,到了明代更是达到鼎盛的状态,丘濬的文章、海瑞的气节,尤其突出,但之后就逐渐不如以前了。这当是焦映汉创建琼台书院的内在情怀和真实动机,也有提振海南教育的愿望。

  因此,书院落成后,焦映汉集中诸生训话:为人、读书,不要道听途说,滋生事端,而是要精诚相待;不要欺世盗名,而是要敦笃务实;不要因得到而高兴,给出去的时候也要乐意;同门学子,朝夕相处,不但要精于学业,更要和谐相处,相互激励,奋发向上,磨砺出自己的锋芒。

  焦映汉苦口婆心,话里话外,对教育有着独到、超前的见解,简直可与当下新锐的教育观点媲美。他希望读书人首先学做人,做真诚、实在的人,塑造美好、健康的人格,不患得患失,善于与别人相处,又不盲目从众,丧失个性。

  焦映汉捐建书院的义行,对当政者有很大的触动,后世赴任琼州者,不断扩大琼台书院的学田面积,筹集助学经费,书院一旦破损,都会及时修缮或重修,使得300年来,琼台书院人才辈出,地理位置也从未变更,直到如今。

  海南清代新建的书院,大约有一半也是由像焦映汉这样的官员倡建或捐建的,这些造福一方学子的读书场所,对海南的教育无疑是有力的推动。(文\记者 陈 耿)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lsyg/27a460ba2e8dc2b94606478b3bd8b77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