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海南故事

古遗迹印证南海渔民千年踏浪

潘雪茹 海南故事 2016-05-23 10:05:00 0

[!--pagetitle--]在西沙群岛发现的古铜钱。其中上自新(王莽)大泉五十(下左,实物直径约27毫米)、东汉的五铢,下迄明代的“永乐通宝”。

[!--pagetitle--]郑和航海图(局部)标注了南海诸岛。

[!--pagetitle--]西沙考古。(资料图片)

  南海循史

  文\海南日报记者 杜颖

  5月的潭门再度成为考古热点。潭门港出土“两院禁示”碑,初步推判系我国(不晚于清代)的海关边防关卡所在地之一,禁示碑的出土,再度印证海南岛是历史上我国通过南海开展海上贸易关系极为重要的中转站、停靠站和补给点,这也是国家南海博物馆建设过程中的又一次重大发掘。

  “我相信还会有更多遗址文物告诉我们那些曾经发生过的南海故事。”近日,老博物馆人陈江带着兴奋的表情,一如数十年来他对南海文物研究的挚诚与痴迷。

  历史为证,一次次的遗址和珍稀文物也告诉这个时代: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在烟波浩渺的南海之上,有二百八十座以上的岛屿,潭门渔民世代在此耕海牧渔,对南海诸岛进行开发和经营。而我国历代政府,也最早对这些岛屿礁滩实行管辖和行使主权。

  史料证实,我国渔民最早穿越南海诸岛。

  当灿烂的文明之光开始照耀在黄河流域,当人们对南海和南海诸岛还视为“天末遐荒”之时,我国南海沿岸的渔民很早就乘风破浪,活跃在南海之上,他们在大海中捕捞,在小岛上栖息,在这里守护着祖祖辈辈用生命换来的蓝色国土。

  史书印证

  战国时期的古书《逸周书·王会解》中记载,商代国王汤叫大臣们制定“四方献令”,伊尹便建议,“正南……请令以珠玑、瑇瑁……为献。”这说明了一个事实,早在公元前18世纪,我国南海沿岸居民就已从事南海水产资源的开发。此后,《史记·货殖列传》《〈尔雅〉注》《吴录》等史书,皆有关于我国南方人民捕鱼为生的记载。

  远在秦汉时代,我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海上航路。

  据考古发现,在西沙群岛的甘泉岛有一处唐宋遗址,出土一批唐宋瓷器、铁锅残片以及其他生产、生活用品。这无可辩驳地证明,至少从唐宋时期开始,我国渔民就已经在西沙群岛居住和生产,早已经是南海诸岛的主人。

  及至明清时代,我国渔民在各岛屿上留下了大量遗迹。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金银岛、珊瑚岛、东岛、北岛等岛礁相继出土一大批明代和清代的铜钱、瓷器及其他生活用品;在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各主要岛屿上都发现我国渔民所建的古庙遗存;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上,还挖掘有多块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石碑,多为当时莅岛视察的政府或军队要员所立的纪念碑。

  “我国渔民以南海诸岛为根据地,辛勤创业,在岛上建有住宅和神庙,住宅是他们的栖身之所,神庙是他们的精神安慰。”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鞠继武,曾对南海诸岛地名、人文历史有过专门的研究。他在文章中写道,有些神庙还保存有佛像,如琛航岛上的娘娘庙中供奉着明代龙泉窑烧制的瓷观音像;北岛小庙供有木制的神主像。有些小庙还悬挂对联、横匾,如永兴岛孤魂庙的对联是“兄弟感应灵,孤魂得恩深”;和五岛上娘娘庙的对联则是“前向双帆孤魂庙,庙后一井兄弟安”,门额是“有求必应”。

  岛礁印证

  南海诸岛礁的命名,也是印证主权的又一铁证。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告诉海南日报记者,1983年公布南海诸岛地名的审定原则中,首要一条就是“名从主人”原则,我国人民最早发现且最早命名南海诸岛,只有名从主人,才能在地名命名方面维护我国主权。

  在古地名中,对南海诸岛的称谓有近30个,其中除多数泛指整个南海诸岛或泛指南海诸岛中某一个或某两个岛群的联称地名外,也有专指某一具体岛礁的单称地名。而流传于民间用口头形式保存下来的南海诸岛土地名,和用书面形式记载在《更路簿》上的一样,是古代海南岛人民对南海诸岛的命名。在土地名中,海南岛渔民给南海诸岛的命名达136处之多。

  1968年,英国海军海图部编制的《中国海指南》报道:“各岛具有海南岛渔民之足迹,以捕海参、介贝为活,颇多常年居留于此。”书中提到19个西沙群岛英文地名,24个南沙群岛英文地名,在这43个英文地名中,明显有七八个是从渔民地名音译过去的。有资料分析,在西方通用的南海诸岛地名中,至少有9个是从南海诸岛土地名音译过去的。

  在《更路簿》中记载的南海诸岛琼人俗名,具有命名具体,位置确定,形象生动等特点,能反映岛礁的主要特征。如海南岛渔民把礁环和礁湖称为“筐”(圈)和“塘”,环礁常有缺口,是礁湖与外海沟通的水道,海南岛渔民因其可供船舶进出,有如门户,称之为“门”。这些名字或来自于外形,或来自于海产、传说、颜色,以岛礁的形状来命名,是渔民们最常用的方法。南沙群岛中的司令礁,因为环礁中有一沙洲,把潟湖一分为二,形似眼睛,渔民便称之为“目镜铲”。

  看到这些来源于渔民的地名时,想象渔民们是怎样在这些珊瑚礁中劳作的。如果没有在生活和生产中与这些岛屿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不能取出这么多有着很深文化色彩的名字的。这些质朴形象的俗名,从地名学的角度证明了南海诸岛是中国的领土。

  遗址印证

  无疑,南海,是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大通道。从汉唐时期开始,中国人开创了途经南海的海外交通线路,至明朝,中国进入大航海时期,郑和船队远涉重洋到达波斯湾、红海,非洲的蒙巴萨和南亚的吉里地闷,形成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上世纪90年代至今,国家文物局已经组织7次南海水下考古调查,依靠实物资料所获得的科学结论,再次向世人昭示,居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要冲的南海诸岛,蕴藏极为丰富的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国人最早到达、最先开发南海诸岛的历史见证。

  据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编著的《西沙水下考古》报告显示,仅在西沙群岛区域考古调查采集和发掘文物中,以瓷器为主,还有少量的铁器、铅锡、象牙、船板等,考古人员还打捞起数块碇石,有专家认为这类碇石是我国古代木石锚的一部分。

  在海南省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中,西沙出水瓷器占据相当大的展览规模,宋元时期的瓷器装饰图案有缠枝花卉、莲瓣纹、卷云纹等,有的青釉盘底刻有“吉”、“大吉”文字款,有些器物的外底还有墨书题字;到了明清时期,青花瓷的装饰图案更加丰富多彩,题材有花鸟、动物、人物、山水、楼台等,文字有“福”、“寿”等吉祥语,有的器物底部还有“上品佳器”等吉颂款。

  中国陶瓷沉积南海海底,再次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向世人证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

  陆上文化遗迹更是数不胜数。考古专家称,淡水是渔民耕海和登岛住宿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为了生存的需要,渔民们必须在各个岛屿沙滩和丛林中寻找水源,并想方设法掘井以保持淡水供应,也因此而在岛上留下了众多生活遗迹。

  从考古调查中看,南海诸岛上凡有淡水汲取的地方都有我国渔民生产生活的文化遗迹。根据调查,北子岛、永兴岛、南子岛、西月岛、黄山马、铁峙、第三峙、奈罗、南密、秤钩、罗孔、鸟子峙等岛屿都有海南渔民先后居住,这些岛屿上的水井都是他们为了生活需要挖筑而成,而在长年劳作中,海南渔民因患病逝世或作业伤亡的事情时有发生,不少岛屿上留下死者的葬坟和碑记。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hngs/aa77bbf77a62505e0394c084e2598c4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