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文化节庆

“唐特奏墓”背后的故事

省政府网编辑部程守满 文化节庆 2012-10-15 10:10:00 0

 [!--pagetitle--]

2005年所立的攀丹村唐震、唐舟、唐胄故里石碑。

[!--pagetitle--]

 

[!--pagetitle--]

藏身于茅草丛中,低矮而不显眼的“唐特奏墓”碑记,落款为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

[!--pagetitle--]

“唐特奏墓” 

  唐震是海南唐氏渡琼始祖,曾经戍守琼州,死后葬在今天的海口永兴狮子岭,子孙落籍蕃诞村,即今海口攀丹村,尔后迁居全岛各地,700多年来,人文蔚起,屡登科甲,先后诞生了9名进士、38名举人和一批贡生,其中有两对父子进士和四对父子举人,如唐舟和唐亮、唐胄和唐穆,就是父子进士。

  1275年,唐震主政江西饶州时极力抗元,城破遇害,名列《宋史》。唐震就义后归葬海南,其墓冢不同于岛内其他古墓,因为它看上去并不像坟茔;而其墓中到底还有何物,连他的后代也不得而知。

  在海口高新区狮子岭飞地工业园区内的一片坡地上,长满了茂密的青草,略显高耸的草丛间,有一块高约半米、向前倾斜的墓碑,碑的正中间有4个楷体大字———“唐特奏墓”,右侧有两行小字,但仅有一行,即“光禄大夫”可辨,左侧的落款为“景炎元年春端宗谕葬”。“景炎”是宋端宗赵昰的年号,景炎元年即1276年,此后3年,南宋王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从墓地前方的其他石碑上的介绍文字可知,墓的主人是南宋名将唐震,其墓为原琼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初被列为海口市级文保单位。

  有关唐震的记载,《唐氏族谱》只是寥寥数语,地方志里也是只言片语,不过《宋史》却有他的传记。

  逐渐变小的古墓群

  站在老祖宗的坟前,唐锦钟唏嘘不已:“以前这里是唐家的墓群,近百年来多次受到破坏,目前能找到的只有两座祖坟,其中一座就是渡琼始祖唐震公的。”唐震及其后人的墓地,在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受到琼州府保护,并立禁碑界定“攀丹唐林墓园”的范围,不准旁人侵占或破坏。

  唐家墓园不但历经“文革”期间的人为损毁,20年前狮子岭开发区建设时,推土机将唐震的墓穴挖出一个缺口,好在当时开推土机的工人也姓唐,看到“唐特奏墓”的墓碑文字后,便赶紧停下工来。当时,恰好有一位家住永兴镇的唐姓村民正在附近放牛,那位工人便让他去通知唐氏宗亲前来交涉。

  当年,不少澄迈籍的唐震裔孙闻讯也赶来询问祖坟之事。原来,唐震墓位于被称为“云亭山”,也叫“文亭山”,即现在的“狮子岭”的一片坡地上,本身就不显眼,加上墓碑极其矮小,就更难被发现了,于是唐震墓才被挖出一道口子。

  唐震后人顺着缺口往下走了几个台阶,由于下面一片漆黑,看不清路,也担心有瘴气,便返回地面,将坟墓恢复原状。因此,直至今日,唐震墓地下的规模和状况如何,连其后代都不得而知。

  “虽然祖墓其他部位受过损毁,墓园规模也逐渐缩小,但唐震公的墓碑从未被毁,也没有被挪动过。”唐锦钟说,“从墓碑的朝向,可以看出始祖墓的朝向是坐南向北,用意是‘北望中原’,海南不少迁琼始祖的坟墓都是这个坐向的。”

  唐震墓正前方五六百米处原有一座小山,顶部由几个火山弹组成“双狮戏球”的形态,据说“狮子岭”正是由此而得名,后来有人在那里开山取石,那座小山便不复存在了。相传唐震下葬时,堪舆师认为墓地正对着“狮子戏球”的宝地,坟墓就不宜高过“狮子”,所以墓碑一定要很低,今后扫墓时也不能覆上太多的土,以免破坏了“风水”。于是,唐氏族人便遵循了下来。

  不过,记者更愿意相信墓碑和墓穴不高,是为了不显山露水,以免遭到别人,特别是元兵的破坏。

  唐锦钟是唐震的二十五世孙,民国期间的《唐氏族谱》便是他的祖父、海南知名文化商人唐品三牵头续修的。

  唐震身世之谜

  “唐二公讳震,字景声,原籍广西桂林府兴安县之南乡人,南宋由特奏名科出身,历任台阁,诰授光禄大夫,晋太傅。淳祐初年出为琼州帅守,管理本州、路等处军务,卒于任。”这是民国十三年(1924年)海南《唐氏族谱》对唐震的简单记述,他是淳祐(1241-1252)之初以武将的身份渡琼任职,距今约有770年。

  族谱还说到唐震的先祖曾从桂林前往雷州,但没有提到其出生年月,即使是离世之年,不同年代的家谱,所记也不尽相同。譬如,有说唐震卒于淳祐九年(1249年)的,也有说他是景祐九年葬于“云亭山”,但南宋没有“景祐”这样的年号,明显是讹误。

  如果唐震是1249年死于任上,难道他是在27年之后才得到谕葬吗?他又是凭借什么功劳获此殊荣呢?

  此外,对于唐震的履历,其他的一些唐氏家族资料有不同表述,如“震公列任台阁,出知琼州”,意为曾任“琼州知府”;又如“宋淳祐初……(唐震)由特奏名,帅守琼州府、道,卒于官”的记载,仿佛唐震是琼州府的帅守,并死在了任上。

  迥异的记载和说法无形中增加了唐震的身世之谜。

  《宋史》解迷津

  更多有关唐震的事迹见于《宋史》,其传略约有800字,个别地方与家谱不同,如唐震的字和籍贯,族谱写作“景声”和“广西桂林”,国史则是“景实”和“会稽”(浙江绍兴)。

  从《宋史》中,我们可慢慢还原出一个耿介、正直、忠烈的唐震。唐震向来就是一个依靠自己,且为政贤能的人。他考中进士后,有权贵写了封推荐信要向上级举荐他,唐震收下后却从未出示。后来,他担任了要职,将信件还给原主,封口尚未打开,那人惭愧不已。此后,唐震还履任其他官职,所到之处都以“廉”著称,很多上司都交相举荐他。

  咸淳年间(1265-1274)中期,唐震由“大理寺司直”出任“临安府通判”(副职),当时的“府尹”(正职)潜说友依仗奸佞贾似道的势力,十分傲慢和骄横,对一切政事都无所顾忌,主观独断,没有商量的余地。有一个案子正要定案,唐震看出其中有不对之处,据理力争。潜说友争不过他,便将案宗上诉到刑部,结果刑部认为唐震的观点是正确的。

  咸淳六年(1270年),唐震被提拔为信州(在今江西上饶)知府,减免租赋等善政让当地老百姓深受其益,甚至重审了一些人命关天的冤假错案。不久,他被擢升为浙西提刑,回京辞行时,贾似道想送他一些田产,唐震坚决不收。后来,信州有个帮人看守墓地的僧人仗势欺人,唐震便派人将他抓起来,贾似道写信求情,唐震却不予理睬,依然法办僧人。贾似道大怒,便授意一名御史弹劾掉唐震的官职。

  到了咸淳十年(1274年),朝廷又重新起用唐震出任饶州(今江西上饶)知州,当时附近的兴国、南康、江州等地已经归附元朝,元军正准备进攻饶州。饶州驻军只有1800人,唐震发动州民登城防守,天不亮就出去整治军队,直到半夜才入睡;他上书朝廷求援,但没有得到回复。

  通判万道同甚至劝说唐震投降,被大声呵斥:“我能忍心苟且偷生,辜负国家吗?”城里的年轻人被唐震的话感动,便杀了元军的使者。

  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大批抵达饶州,掌管兵马的官员逃离饶州。唐震拿出府中所有的金银,招募奋勇应战者,但终被元兵破城。

  唐震走回府中,仆人劝他趁敌军还未合围,尽快脱身。唐震骂道:“城中百姓的命运跟我连在一起,我如果听从你的话得以不死,城里的百姓却死了,我还有什么脸面活着呢?”不久,元兵入来,将投降文书铺在桌上让唐震签名,唐震把笔丢到地上,不愿屈服而被杀。唐震的哥哥唐椿和家人也被杀。

  不久,宋军将领张世杰收复饶州,通判邬宗节向元兵要回唐震的尸体埋葬;唐震被赐赠为“华文阁待制”,谥号“忠介”庙号“褒忠”,两个儿子也被封官。

  《宋史》对唐震的记载到此为止。再回过头来看唐震墓碑上的“景炎元年”———1276年(这一年也是德祐二年),这个时间节点与唐震就义的时间恰好对接起来;而唐锦钟也说,族人以前没看过《宋史》里唐震的传略,但历来都传说他是死在内地,后再归葬海南的。

  至此,可以推断唐震是卒于德祐元年(1275年),而不是淳祐九年(1249年),并享受到“谕祭葬”,儿子被封官的待遇。

  唐震的长子唐叔建荫授“承信郎”,任“琼山县尉”,择地府城东厢的蕃诞村而居,后代多人科举题名,先后诞生了9名进士、38名举人和一批贡生,其中有两对父子进士和四对父子举人,如唐舟和唐亮、唐胄和唐穆,就是父子进士,蕃诞村因此更名“攀丹村”,取意“蟾宫折桂”———攀上蟾宫,折得丹桂。海南唐氏以攀丹村为发源地,逐渐向全岛各地迁移,现有人口5万余人,其中西部临高、儋州、昌江和东方的宗亲占多数。

  至于唐震次子唐叔勋的去向,海南唐氏宗亲有两种说法:一说返雷州定居,一说不知所踪。(文\图海南日报记者 陈 耿)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whjq/897de51f9a85681be3a715c219b8eec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