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历史沿革

40件西沙水下文物 镌刻一段尘封的记忆

林诗成 历史沿革 2008-09-11 00:09:00 0

  关注西沙水下文物

  40件精美石雕现已安全运抵省博物馆,考古队员将在尽量保留文物原貌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脱盐等防腐处理,不久,观众们将会欣赏到这些来自西沙永乐群岛海底八仙石雕的风采。

  然而,这些珍贵石雕是如何被发现?每尊重达800斤的石像,在技术落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如何被打捞出水?21年过去了,当年负责打捞作业的潭门00385号船长早已过世,为了解当年的打捞全程,记者往来于嘉积与潭门之间,试图揭开这段尘封的记忆。

  潭门渔民发现水下文物

  时隔20载,当年的潭门00385号船的渔民早已各奔东西,或是离开大海寻求他业,或是移居外地,或是散落在潭门渔港的一个角落,不为外人熟知……

  就在记者两天寻访无果,即将离开琼海之际,潭门镇原副镇长许书林打来电话,讲述了他残缺不全的回忆。

  许书林老人任潭门镇副镇长期间,分管渔业工作。据他回忆,1987年当地渔民在西沙永乐群岛捕鱼作业期间,发现大量的石像,遂向其报告。

  “早就听潭门一带的老人讲过,古代有大量沉船淹没在西沙海域,虽然我没见过那些石像,但凭直觉我知道那应该是文物,必须立即打捞。”许书林不敢含糊,向镇政府简要汇报后,随即组织20名经验丰富的渔民前往作业海域,亲自出海指挥渔民尽快打捞。

   高价收购坚决不卖

  许书林回忆,在海水退潮时,巨大的沉船躺在5-6米深的水下,清晰可见。那些石雕就七零八落地散落附近,大量破碎的瓷器夹杂其中,保守估计沉船的排水量也足有100吨。

  “1987年,那时没有什么先进的打捞设备,全靠渔民潜水,用粗绳捆绑石刻件,再用船上的小型吊车一块一块地捞上来,先放到小船上,再集中转移到大船拖回码头,就这40件文物,打捞了整整两星期。”许书林说,那时的渔民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打捞,很辛苦,是用生命换来了眼前的这些“宝贝”。

  当这批石刻件安全运回潭门镇后,立刻有香港人赶到潭门镇政府,愿意出高价购买。“由于我分管渔业工作,那几个香港人直接来找我商量购买的事,我当时就说没得商量,坚决不卖,这批宝贝只能留在海南岛!”

  40件文物终有归宿

  21年来,这批珍贵的西沙水下文物静静躺在潭门镇政府大院的一间库房内,厚厚的灰尘与密布的蜘蛛网,充分证明它们不曾受过惊扰,安全完整地保留至今。

  许书林说:“这些年来,镇政府为保护它们,没少费心。先是在镇政府大院露天存放,再把它们请进木板房,我1991年退休后,又有人为它们修建了专门的砖瓦房,一直精心看管。”

  当许书林得知这批文物将交由省博物馆永久保管后,拍手称快。

  “镇政府只能保证文物的安全,但这批文物的真正价值在于,记录了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航海史,放在省博物馆是再合适不过了。”许书林说。

  40件文物终有归宿,省博物馆才是他们真正的家!(记者 黄晶)

 

 

  责任编辑:吴文娜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lsyg/861853de88b1a39cd7945ab2f8caef3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