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历史沿革

谢景巽的墨香传奇

林芷羽 历史沿革 2013-10-21 09:10:00 0

  晚年谢景巽

 

  谢景巽书法

 

  谢景巽(前右)和家人

 

  年轻时的谢景巽

  千载儋州,墨香万里。日前,儋州市获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中国书法之乡”。在儋州书法史上,有一位传奇女书法家———谢景巽。

  谢景巽(1921—2009),儋州首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解放后,她曾被下放农村受“管制”多年,虽无机会挥毫泼墨,但在放牧间隙,以牧鞭为笔、大地为笺,暗自练写不辍。1980年代以来,她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

  那丝丝的银发,浸染着岁月的几多风霜;那平和的目光,折射着尘世的几多悲欢;那慈祥的笑容,彰显着人生的几多豁达;那纤弱的双手,凝聚着笔力的几多雄健……儋仰已故女书法家、诗人谢景巽的遗照时,记者仿佛聆听到一个诉说不尽的凄美故事,仿佛目睹着一幅抒写不完的传奇书卷。

  幼承庭训 早有才名

  抗战时期,时任海南最高军政长官的琼崖守备司令王毅,时常到各县巡查。有一天,他来到儋县行署,刚看了一眼挂在客厅里的“国父遗嘱”,顿时被那独特的字体所吸引,不由驻足细细品鉴。

  “这书法不错,字体秀劲!”王毅边看边称赞,他转身问道,“王县长,此书法作品出自何人之手?”

  “这是本县女职员谢景巽所写。”儋县国民政府县长王焕躬身回答。

  王毅有些惊讶和好奇,当即表示要见见谢景巽。

  不一会儿,随着客厅外一声“报告”,谢景巽到了。

  王毅往门口看去,只见一名身材娇小的女职员保持着立正姿势。

  “小谢呀,你的书法写得挺不错!”王毅打量了一下,颔首微笑道,“调你到司令部工作,意下如何?”

  谢景巽不愿只身远离儋县,于是婉言谢绝。

  王毅尊重谢景巽的意愿,最终没有调她去司令部,但受到司令接见和嘉奖的事不胫而走,她一度成为小有名气的人物。

  其实,谢景巽出身书香门第,幼时即有才女之誉。

  1921年,谢景巽生于儋县中和镇。中和是苏轼谪居之地,深受这位书画家、文学家的艺术精神润泽,习书吟诗之风代代传承。景巽的曾祖父是当地一位知名书法家,祖父也是读书之人,父亲谢家林年轻时考入广东燕塘军校,毕业后到黄埔军校担纲陆战战术教官。

  文武双全的谢家林家教很严,因而景巽幼承庭训,流露出过人的天赋。十几岁时,她以优异成绩考取广东省立女子中学。谢家林要求女儿练写欧体楷书,教导儿子练习颜体楷书。然而景巽更喜颜楷,在习欧之余,亦兼习颜书。

  “要成为‘书家’,不能成为‘书匠’。”谢家林多次教诲子女,“以中锋用笔,站立悬腕作书,做到身正、指正、笔正和笔力厚实。平时力求多读书,如果没有文化,字只会有匠气而无才气。”

  谢景巽在父亲教导下,平常写毛笔字时,无论大字小字,都保持着站立悬腕、中锋用笔的习惯。甚至于耄耋之年,这个运笔习惯也始终未变。练习书法同时,她还熟读诗词歌赋并进行文学创作。进入学校后,个头较矮的谢景巽多次在年级的语文、美术、书法等科目考试中名列前茅。

  以笔代戟 投身抗战

  “暴雨狂风遍敌区,匹夫振臂与驰驱。拯民救国无歧路,抗战安家只一途。我自激昂离母弟,人多慷慨别妻孥。情怀澹荡知何似,明月秋江映玉壶。”这是谢景巽21岁时写下的七律《投身抗日》。

  那是1942年,在私立海南艺专高师班就读的谢景巽,凭着一腔爱国激情,以青年学生身份加入抗日队伍。离家之日,她一气呵成地书就了这首《投身抗日》。此诗被传播出去后,大大激励了军民们的抗战斗志。有人这样评价该诗:“爱国之情,跃然纸上;铿锵之句,掷地有声。”

  毕业后,谢景巽由一位堂叔带领到王焕的部下,被安排在儋县府后方办事处,从事公文录写。“既到抗日之所,虽未上前线杀鬼子,但笔杆在握,亦如持戈对敌,自若抗日战士。”她在此后与人交谈时说,“故能居森山野岭不以为苦,风餐露宿不觉其辛。一个背囊既是衣包又是文具箱,随时准备迁移。”

  以笔代戟、投身抗战,在谢景巽内心深处涌动着浓浓的军旅情结。

  历史的车轮驶入2004年。当儋州市诗联学会组织会员深入那大部队采风时,从战争年代一路走过的谢景巽,当场为部队书赠“立功祖国,造福儋州”八个大字,并以《军营采风志感》为题写下10首绝句。在此不妨抽取两首欣赏———

  第三首:“辉煌观史迹,万里铁流功。北战南征历,军功耀册中。”

  第九首:“军营游半日,如坐万里舟。子弟兵情厚,欢颜别样浮!”

  品读这两首诗,不但体现了谢景巽对人民子弟兵的拥护与赞扬,而且在力透纸背的书写中挥扬出巾帼英雄般的豪迈。

  数载磨难 牧地为笺

  书品即人品。巾帼英雄般的气度,成为谢景巽直面磨难、战胜磨难的力量。

  1950年,海南全岛解放,谢景巽参加海南行署暑期政治学习团。结业后,她被海南妇联选中,以其综合文化知识和颇有功底的书法水平,负责起草文书、刻写钢板和油印工作。

  然而,政治运动如山雨般骤然而至。在工作上得心应手的谢景巽,因为“家庭成分”和“社会关系复杂”等问题,1953年被遣返回乡、下放农村。从此,长达27年的厄运如黑云一样笼罩着她。

  在农村“改造”期间,谢景巽住在茅屋里,残墙颓壁,伶仃孤苦,平时干着超体力的水利劳动。经过塌方之险、坝顶滚跌之危后,这个弱女子又被派去专职牧牛。有一次,大雨倾盆,牛群冲过江水要奔回栏圈,尽管不谙水性,但景巽不得不拚命过江,被滔滔江水卷走,幸好被人及时救起。

  在那个年代,爱好书法的谢景巽却没有写字机会。有一次她帮一个老妪给远在省外的独子写信,被当地管理者得知,当即把她的笔予以没收,还扣上“当特务写通讯”的莫须有罪名。

  尽管如此,在放牧间隙,谢景巽仍坚持练习书法。对牛不可弹琴,对牛却能写字。在牛群抬头的“哞哞”声中,谢景巽以牧鞭作笔、牧地为笺,时常将自己所作诗词一丝不苟地书写出来。

  诗书合璧 德艺双馨

  1980年,历经磨难的谢景巽平反回城,当了一名中学老师。

  秋水迎孤鹜,长天纳落霞。谢景巽终身未嫁,实则“嫁”给了予她心灵慰藉的诗词和书法。

  谢景巽的书体以行楷、隶书见长,但她从儋州市第二中学退休后,又开始练习篆书等书体。其作品曾入选“神墨碑林”,并荣获全国“叶圣陶杯”优秀奖、国际龙年“如意杯”佳作奖等奖励,深受各界好评。

  中国书坛泰斗沈鹏在一次书展中称赞谢景巽:“这一位老人笔富年高,对书法还在执着追求,应及时发展到中国书协中去!”不久,谢景巽成为儋州首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吴东民这样评价谢景巽的书法,“她擅长大字,笔力含蓄沉雄、浑厚凝重,又不乏跳跃空灵质感”,“总览其书作,气势轩昂,无匠气,不落尘俗,个人面貌极为突出,在当今书坛上可占一格”。

  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黄承利,在评论文章《诗书合璧,笔力惊绝》中提出,“观今日谢老的书作,笔锋遒劲沉雄,结体舒和健朗,骨力洞达而气格开张,纯无娇柔做作之姿、妩媚作秀之态”,可谓“得碑版气概,涵金石意味”。

  在海南书界和诗界颇有影响的谢景巽,年逾八旬仍无停歇之意。据儋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方有坤介绍:2009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为她办一次个展并出版作品集,那时谢老大病初愈,却在短短两个月里完成了60幅书法新作,书写的大多是谢老个人的诗词联句。方有坤感言:“谢老作品是书法与文学的高度融合,是把‘字内功’与‘字外功’统一起来的典范。”

  “字内功”与“字外功”统一,有赖于毫不倦怠地勤学苦练。谢景巽的诗词中对此就有流露。在致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尤葵的一封信中,她附了一首《有感林尤葵书法作品并喜得其赴京深造之讯》的七律:“展卷如游云水间,古今精萃墨华牵。砚磨不负天资赋,案牍尤赢史学传。脱颖诸家归己有,韫藏百剑得高拳。京城此会真麟阁,莫错凌登最顶巅。”

  晚年谢景巽十分关心社会和家乡的发展。每每新春前夕,她都在街头顶着寒风为市民现场书写和赠送春联。2008年,当得知中和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际,她欣然挥毫:“胜似甘霖润土情,故乡名列史文明。苏公遗泽滔滔响,冼氏精神粲粲莹。建立诗墙不是梦,增修典册已成声。千年大事而今振,细检缘由国策生。”热爱家乡之情,跃然于字里行间。

  2009年9月24日,谢景巽走完了她那历经厄运而不消沉、成名书坛而不自矜的人生之旅。

  驾鹤西归,斯人远去。然而,谢景巽却在缕缕墨香中令人怀念……(文\记者 易宗平 特约记者 谢振安 通讯员 张琳)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lsyg/2c67e76aa4bb012972f74091e925ad6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