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海南故事

海南乡土剧圣吴发凤

林诗成 海南故事 2009-02-16 00:02:00 0

[!--pagetitle--]

  一九六零至一九八零年代,文昌琼剧团一直在演出吴发凤编剧的文明戏《糟糠之妻》。(图为剧照)

[!--pagetitle--]

  位于文昌公坡的丹山村的吴发凤故居。(林鸿平 摄影)翻拍

  2008年末举行的琼剧汇演活动中,民营剧团上演的时装琼剧《红泪影》、《白云塔》等剧目大受戏迷们欢迎。这些老剧目的上演,让许多铁杆老戏迷追忆起已故的琼剧剧作家吴发凤,吴先生是琼剧历史上唯一的多产剧作家,他毕生创作、改编、移植古装、时装(文明戏)剧本和演唱本共121个,这位生于1870年的剧作家以改良土戏的中坚分子姿态,在海南岛上倡导和推广反映现实生活的文明戏,开创了琼剧史无前例、影响深远的一次重大变革,被海南民间尊为“写戏祖师爷”。

  初春的海南,已带上微微暖意。文昌公坡的丹山村,是被海南人尊称为“写戏祖师爷”的剧作家吴发凤的家乡。2月中旬,在文昌琼剧作家何名楦的引领下,我们驱车来到了丹山村。椰树、水田、瓦房,纯朴的村民,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吴家后人,就在这个村子里平静地生活着。听说有人要听爷爷的故事,年过八旬的吴坤宽热情地从屋里迎出来。在吴家祖屋里,吴坤宽与何名楦向海南日报记者娓娓讲述了吴发凤这位乡土剧圣的精彩人生。

  贫苦少年当戏子

  “发凤是爷爷的艺名,其实他的本名叫吴家悦。”吴坤宽说,1870年,吴家悦出生于一户贫农之家,7岁时曾爷爷去世了,吴家的生活就更加困难,吴母想方设法凑钱把吴发凤送去读私塾。11岁时,家贫的吴家悦只有辍学,但仍经常偷跑到私塾的窗口边旁听。

  “爷爷小时候聪明又机智,听父老们说,有一次,私塾先生组织学生去文昌县的孔庙参观,辍学的爷爷经过允许也跟着去了。那时孔庙门前有座石桥‘状元桥’,桥道中间处立了一块‘游者到此止步’的石牌,规定只准中了状元的文昌人才能走过中间的桥道。私塾先生就在此和学生们开玩笑说,‘谁能有办法走过状元桥就是未来的状元。’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但人人走到石碑处就被守桥老头发现叫了回去。轮到爷爷时,这守桥老头大概是有些累了,坐在石凳上打起了瞌睡。聪明的爷爷就趁机从桥东口登桥,走到石碑中间处时就立即转身,面向桥东。这时守桥老头睁眼看到爷爷,以为他是从桥西上桥要向桥东去的,就把他拉到了桥西口处。在旁边围观的学生们拍手大笑,‘通过了,通过了。’守桥老头才知道怎么回事,为了改正错误,就拉着爷爷从桥西回到了桥东,这等于是让他第二次走过了状元桥。这件事情传开后很多人都称赞爷爷的机智。”

  私塾先生和乡里父老对吴家悦的才智很欣赏,就准许他免费就学至私塾结业。从私塾毕业后,为了补贴家用,14岁的吴家悦只有给邻居当挑货郎。不久在路上染了重病,被这名货商丢在了定安,沦为乞丐。幸亏得到了一个戏班收留当杂工。17岁以后回家,向人借钱当糖果小贩,但由于经营不善而血本全亏。无奈之下,吴家悦到了一个“发”字号的科班戏馆里当杂工同时学戏。“那个馆主教他学旦角,并给他取了艺名叫‘发凤’,从此爷爷就叫吴发凤了。”吴坤宽说。

  从名伶、中医到开戏师爷

  吴发凤学得很快,一段时间后馆主就安排他上台同名角一起演出。一年后吴发凤离开这个戏班到农村班子唱戏,由于他嗓粗调阔就改唱老旦,哪知道反而大受欢迎,数年间就成了海南的名伶。

  吴坤宽说,“那时候爷爷演的《紫兰闯金宫》、《由天不由人》、《卖姻脂》等很受观众欢迎。但是,那时候唱戏的人社会地位都很低,很多人看不起这个行业。在每年的‘祭祖’活动中,戏子不能堂堂正正进祠堂。但是和他一起长大的同村兄弟吴艺南,虽然从医不久名气不大,却处处受人尊重。由此爷爷思想上有很大的波动,同时,吴艺南也不断地对爷爷进行劝导,爷爷便下定决心一边演戏养家糊口,一边跟吴艺南学中医。到完全掌握这个行当后,爷爷赚钱养家的方式就从唱戏变成了行医。”

  为了学写戏,吴发凤下了很大的功夫。有一次他给一个艺友父亲看病,聊天中得知这老人是清末举人,酷爱戏曲,家中收藏了多位名家的编剧理论资料的手抄本。正在学习编剧阶段的吴发凤如获珍宝,为了能看到这些珍贵的手抄本,他多次远道而来给老人看病,在他的精心诊治下老人很快恢复了健康。吴发凤拒收报酬,为了表示感谢,老举人将吴发凤喜欢的戏剧藏书全部送给了吴发凤。

  何名楦还向海南日报记者聊起一桩吴发凤的轶闻,“到各处去行医时,吴发凤非常注意搜集民间故事和土话俚语。有一次他从朋友那里听说三江墟附近有一对夫妇民歌手,懂得唱几首精彩的民歌。便立即冒着大雨去找他们,哪知道到三江时这对夫妇已经到美兰岳母家过“公期”,一心收集素材的吴发凤又立即赶往美兰,到时已经是半夜。他挨家挨户寻找这对夫妇歌手。看到吴发凤这么诚心,这对夫妇很感动,立即唱给吴发凤记录了下来。谢别这对夫妇回到家时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

  吴发凤把收集到的土话俚语、新颖成语、唐诗宋词以及传统剧本中的精辟唱段、佳句,一一贴满了房间的墙上、蚊帐上,以便随时能读到。待到熟读之后他又分类编贴成册,收藏备用。久而久之,他家从卧室到客厅,简直成了“纸屋”。

  功夫不负有心人,吴发凤写出的戏深受观众喜爱,也因此得到很多戏政班主和名伶的器重,渐渐成为各大名班争聘的开戏“师爷”。

  开创时装琼剧新局面

  “从1892年至辛亥革命前这几年间,吴发凤写的剧本大多都是根据民间故事构成的提纲戏,虽然剧本突出了自发的旧民主思想色彩,真正的转变始于1909年。”何名楦说。

  1909年,林文英等人受孙中山指派,返琼组织同盟会琼崖支部,并同陈侠农、徐成章等人成立了励志社宣传辛亥革命。同年3月,吴发凤结识了林文英等励志社成员。林文英介绍了西方话剧舶来品传入日本所掀起的新文化运动的情况,使得吴发凤的创作思路开始拓宽。吴发凤开始尝试改革传统琼剧创作并积极用这些剧目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张。1910年,经徐成章介绍,吴发凤加入了同盟会。接触了进步思想的吴发凤,写出了《蔡锷出京》、《秋谨殉国》、《黄花岗祭夫》等一批在观众中反响强烈的新剧本。

  1914年,林文英因反对袁复辟遭杀害。视林文英为改革乡土戏剧的启蒙人的吴发凤,闻讯万分悲痛,于是连夜编写出《林格兰(林文英的号)殉义》剧本。当时海南十多个大戏班、十多个木偶小戏班的乡土艺人,把《林格兰殉义》剧演遍了琼岛各地。

  吴发凤创作的这些充满着新时代意识的新剧,除民间职业戏班演出之外,文昌、琼山、琼东、澄迈等县的青年学生,也竞相搬演。由此开创了琼剧上演时装戏的新风,为规模巨大的土戏改良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生穿西服旦着衫裙 时装剧受青睐

  1922年,在革命先驱者王文明、吴明、徐成章、徐天宗、徐大炳(琼剧界称为“三徐”)等人发起和组织之下,由吴发凤和名花旦张禄金、张赛蛟、陈成桂、名武生王玉刚、小生陈俊彩、郑长和等,成立琼崖伶界工会,吴发凤当选主席,随后徐成章等又倡办了琼崖土戏改良社,以改革琼剧为职志,使琼剧成为反封建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

  何名楦说,“土戏改良社成立,以反映现实生活的改良土戏风行一时,剧本内容受到新时代影响,大见进步。花、生、杂脚等粗俗戏文,全被删去。演出时,一律废除古装,生穿西服,旦着衫裙。吴发凤创作了歌颂秋瑾烈士的《秋瑾殉国》,反映北平、上海学生运动的《爱国运动》和描写广州工人运动的《省港大罢工》等一批新剧,时装剧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何名楦在研究吴发凤生平时还听过老人们说起一件趣事。1924年5月,三江镇一位姓吴的归侨到锦山圩找文明戏班请戏,在粉店内和一位当地的绅士发生了有关改良戏和旧戏谁好的争论。双方争到脸红脖子粗,便打了一个赌,约定当年农历六月三十晚上,在文昌湖山下(山良)军坡场上唱对台戏,观众多者为胜,败者付全部费用。

  于是,那天吴姓归侨请了文明戏班演出了《大义灭亲》和《林格兰殉义》,绅士方请了一些名角演出了没有改过的武戏《三窃国宝》和文戏《三入洞房》。结果上半场双方观众差不多,而下半场绅士方观众不足百人,到最后只有他一家人了。

  绅士不服气,和吴姓归侨再约定,当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在三江再赛对台戏。归侨方还是原来的两部文明戏,并且特别聘了吴发凤坐镇指挥,绅士方武戏照旧,文戏改成《阿三戏嫂》,而且专门从高州请了一批男女丑角高手出演,增加两部戏的喜剧效果,结果还是归侨方获胜。这两场比试过后,吴发凤就被当地的观众称为“海南的乡土剧圣”。

  1927年,蒋介石为发动反革命政变。在白色恐怖下,琼崖土戏改良社、琼崖伶界工会解体,土戏改良运动随着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而夭折。吴发凤只有随着一个琼剧团出国避祸,次年归国。

  “吴发凤是一位非常勤奋多产的剧作家,他一生笔耕不辍,直到1946年,76岁的他仍在编写有关全民共守‘双十协定’反对内战的剧本,但不幸因食用蟾蜍肉粥食物中毒去世,直到生命结束才封笔。”

  何名楦说,目前他正在筹划建立海南(东南亚)吴发凤生涯与剧作研究会,对吴发凤的生平与剧作进行收集、挖掘、整理出版工作,让更多人认识这位可敬的剧作家。”(记者 许春媚)


责任编辑:吴文娜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hngs/8137f937d7791b9548a50d1f03bfb59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